? 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安全生產的正常運行,給構建和諧社會帶來不利因素,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煤礦事故的頻繁發生,筆者談點個人看法。
1 外部環境分析
??? (1)安全投入問題安全生產是煤礦永恒的主題,但安全生產必須保證投入,投入不足很難保證安全生產,計劃經濟時期,國有重點煤礦安全技措資金由國家投入,??顚S?,安全生產硬件投入相對來說是有保障的,市場經濟之后,煤礦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國家不再投入,各種費用由煤礦自行負擔,煤炭企業本身無能力投入,造成安全技措資金很難到位,安全隱患也由此留下。
??? (2)煤礦企業負擔沉重煤礦企業辦社會現象普遍存在,給煤礦造成經濟負擔,煤礦大都地處偏辟,大多數煤礦為了保障生產的正常進生,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生活系統。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國有重點煤礦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就有近50萬人,非經營性資產有240億元,企業每年要補貼60億元,雖然前幾年制定了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政策,但由于環境和條件的因素,政策不到位,企業辦社會的移交工作還沒有實施,后勤服務沒有社會化,主輔分離僅僅停留在號召上,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還嚴重分散了經營者的注意力,干擾了企業聚精會神抓經營和安全管理。
??? (3)行政監管力度不夠事故多發基本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即經濟增長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滯后,結果就會導致事故高發。第一,政企分開后,政府不再干預企業機構和管理職能設置。由于安全生產屬純投入,企業不重視,多設兼職人員管理,安全工作難以搞好。其次是一些有關領導對上級關于安全生產的決定,思想上不理解,態度上不堅決,工作上不得力,有的基層單位根本收不到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和政策信息。再則是有單位把抓安全生產搞成形式,應付檢查,風頭一過,事故依舊。
??? 同時,執法腐敗現象在安全生產檢查中嚴重存在。在對煤礦安全生產的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的腐敗現象,歸納起來有:(1)有關部門,有關人員的行政不作為;(2)指有關部門、有關人員在執法過程的權力尋租。不作為主要表現在對煤礦安全檢查、管理上互相推諉,即使進行監督,檢查也只是應付性的流于形式。
2 內部因素分析
??? 由于大部分煤炭企業都是背沉重的包袱進入市場,雖然近兩年煤炭市場價格有了恢復性上漲,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是從根本上講,煤炭企業扭虧但沒有脫困,而且隨時有發生虧損的可能。正因如此,國有煤礦安全投入嚴重欠帳(包括歷史)欠帳,煤礦職工收入低下,生活困難,煤礦職工收入水平在全國49個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三。
??? 內部因素之一:安全思想意識談薄,市場經濟迫便煤炭生產企業的重心由單純生產型向效益轉移,由于安全為隱型效益,即出了事故為負效益,不出事故時安全效益體現不出來,同時安全工作和資金的投入也不像對生產和銷售投入那樣能立竿見影,故而安全工作更易被輕視、忽視,尤其是在煤礦生產經營問題要多的今天更是如此。“安全第一”及安全意識的普遍淡化,導致其在行動中不執行安全制度,減少安全投入,削弱安全力量,出現安全管理失控狀態。
??? 內部因素之二: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執行流于形式。煤礦行業現在執行的是傳統的安全管理體制,即:“國家監督、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群眾監督”這樣一種以企業為主,行業管理為輔的安全模式。這種傳統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從各企業自身經驗中歸納一些方法,原則進行管理,沒有從精神、物質、信息等方面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能動地分析、預測和預防事故的發生。國家先后出臺了《礦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及各種煤炭行業標準,對煤礦的安全生產行為做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但各項規章制度未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去,未貫徹到每個作業人員的具體操作中去,具體表現在,日常檢查、制度齊全,而出現事故調查時發現各種制度規程貫徹而不落實。
??? 內部因素之三:培訓機制不完善,從業人員素質低下。專業培訓是提高職工素質的主要途徑,但是職工培訓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培訓效果。一是培訓機構師資力量及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法單調,不能貼近現場。二是考核、發證等把關不嚴,使不少學員蒙混過關,教育效果不明顯。三是對職工的培訓工作不重視,資金不到位,培訓時間太短等原因,起不到教育作用,培訓流于形式,給安全生產造成隱患。在培訓不到位的情況下,從業人員大多是合同工、協議工、臨時工,形成職工隊伍不穩定,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又沒有專業技術,思想上沒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人員流動頻繁,工作中自保能力差,違章行為多,給煤礦安全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