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空區處理方法:
??????? (一)對工作面采空區頂板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
??????? (二)對工作面采空區進行灌漿、注氮,防止煤層自然發火。
??????? (三)對工作面采空區瓦斯進行抽放,防止高濃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 二、安全技術措施:
??????? (一) 防止煤層自然發火措施
??????? 11101工作面煤層有自然發火傾向,必須采取以灌漿為主,輔以注氮、噴灑阻化劑、均壓通風、構筑攔漿防火墻、設置擋風簾等綜合防火措施,加強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 1、防火方法
??????? (1) 采空區:采空區防火采用黃泥灌漿為主,注氮、均壓通風、進、回風隅角構筑全斷面攔漿防火墻、進風隅角設全斷面擋風簾為輔的綜合防火技術,防止采空區煤層自然發火。??
??????? (2) 斷層等地質構造處:斷層等地質構造處的煤體破碎,丟煤較多,工作面推進速度減慢,應對破碎帶及附近進行重點灌漿、注膠、注三相泡沫或樹脂發泡劑,并對破碎遺煤噴灑阻化劑。
??????? (3)停采線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對停采線煤柱及巷道煤體噴灑凝膠阻化劑,對采空區采取注黃泥漿、注膠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樹脂發泡劑等措施;工作面封閉后,對采空區進行一次大量注黃泥漿。
??????? 2、組織保障措施
??????? (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區自然發火”領導小組。
??????? 組? 長:黃剛
??????? 副組長:王衍生? 張忠玉? 王信海
??????? 成? 員:張俊強? 畢思忠? 趙德昌? 楊繼和?? 宗立軍? 張建波?
??????? 王明偉? 苗圃? 萬傳新
??????? 辦公室設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張俊強擔任。
??????? 職責:負責召開防采空區自然發火工作會議,負責防火日常情況的調度、數據統計和信息傳遞,為決策提供依據。
??????? (2)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各工作組人員及職責
??????? ①技術資料組
??????? 組? 長:王信海
??????? 副組長:張俊強
??????? 成? 員:張建波? 呂茂云? 李福國
??????? 職責:制定具體的防滅火方案,并隨時修改救災方案報指揮部,提交防滅火所需的物資目錄,特殊情況下提出建議,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參加技術組,確定防滅火的技術方案。隨時向指揮部匯報工作的進展情況,并與指揮部及各組聯絡,保障防滅火技術方案及指揮部意見的傳達、反饋到位。
??????? ②現場工作組
??????? 組? 長:王衍生
??????? 成? 員:宗立軍? 苗圃? 王明衛? 萬傳新
??????? 職責:具體實施指揮部決定的防滅火方案,并與指揮部及技術組匯報進度情況。
??????? ③物資供應及后勤保障組
??????? 組? 長:蔣裕忠
??????? 成? 員:孫振偉? 張則學? 司志玉? 黃會永
??????? 職責:負責防滅火物資的采購、供應、車輛調配及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 3、嚴格按設計和工藝要求采煤,提高回采率,減少丟煤;
??????? 4、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使采空區較集中的遺煤在發火期限內,迅速由漏風供氧帶進入缺氧窒息帶,抑制自然發火的發生;
??????? 5、加強通風管理,不斷優化礦井通風系統,及時合理構建通風設施,嚴禁風流短路,確保通風系統時時保持合理、穩定、安全、可靠、穩定;回采工作面的進、回風隅角每天及時用黃土或粉煤灰等不燃性材料構筑攔漿防火墻。
??????? 6、必須采取以黃泥灌漿為主,注氮、注膠、噴阻化劑等為輔的綜合措施預防煤層自然發火,回采工作面要隨采隨灌,其它容易發火地點,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合理方法實施防火措施;
??????? 7、加強監測監控。按規定要求配備齊配足監測監控設備和瓦斯檢查人員,充分利用束管監測系統與人工檢查、取樣分析相結合,做好防火的預測預報工作,定期對井下可能發火地點進行氣體成份分析,發現隱患及時進行處理。
??????? (1)在工作面回風隅角和采空區內布置束管:回風隅角束管采樣頭設置在采空區切頂線以外的回風隅角處,距頂板不超過300mm, 距巷幫不小于200 mm;采空區內每30m預埋一個束管采樣頭。在11101回風順槽內設置工作面CO傳感器,距工作面煤壁10m以內,并懸掛于距頂板不超過300mm,距巷幫不小于200mm頂板完好無淋水地點。CO傳感器每7天必須使用標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一次。
??????? (2)每天對工作面回風隅角及采空區埋管進行人工氣體取樣分析,掌握隅角及采空區內氣體成份變化情況。同時,利用SG-2003束管監測系統對CO及其它有害氣體濃度進行循環檢測。
??????? (3)專職瓦斯檢查員每班必須對工作面回風隅角和工作面支架后部采空區、工作面回風流的CO濃度進行巡回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記錄在手冊上,同時回風隅角及工作面回風流中的CO濃度要填寫在現場記錄牌板上。
??????? 8、進一步加強防火隊伍管理,不斷提高防火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保證各項防火制度與措施落到實處。
??????? 9、11101工作面黃土灌漿安全技術措施
??????? 漿液輸送路線:地面注漿站→回風斜井(Φ159mm)→一采區回風大巷(Φ159mm)→11101回風順槽(Φ108mm)→11101工作面采空區(Φ108mm)。
??????? (1)安排生產計劃時,必須同時安排防火灌漿計劃,落實灌漿地點、時間、進度和灌漿量。
??????? (2)對工作面開采線、停采線、上下煤柱線內的采空區應加強防火灌漿。
??????? (3)工作面注漿采用隨采隨灌方式;漿液主要以黃土為漿材,土水比控制在1:3-4,注漿站設在主井口地面,攪拌機機械制漿,同時在漿液中加入6‰-10‰阻化劑;注漿量每生產萬噸煤不少于100m3黃土。
??????? (4)注漿管滯后工作面30-50m,交替埋管,通過注漿管路向采空區注漿,注漿管布置在巷道頂板附近,提高注漿防滅火效果。
??????? (5)停采線注漿
??????? 工作面推進至停采線,工作面所有電氣、機械設備撤離完畢,在停采線處留設一路f108mm鋼管,出口處鋼管要留設兩個以上三通閥門,并用錨網等物擋好,防止頂板跨落壓壞。在上、下順槽設置兩道密閉墻,密閉墻靠近上部預留注漿孔進行注漿,當注到注漿管的漿液不流動時,停止注漿,打開放水管閥門放水,再進行注漿,這樣多次注漿后,密閉內注漿以注不進為止。
??????? (6)大面積采空區注漿
??????? 隨著采空區擴大,形成大面積采空區時,采取階梯形式注漿,先從大面積采空區的高處巷道注漿,再依次向大面積采空區低處巷道注漿;兩處注漿間隔距離不大于100m;每處注漿以注不進為準。
??????? (7)注漿站要保證漿池中漿液浸泡時間并攪拌均勻,浸泡攪拌時間應不低于15min,漿液要保證濃度。
??????? (8)每次注漿前注漿工要檢查管路,發現漏液、閘門失效等問題要及時處理。
??????? (9)注漿前必須明確注漿地點,然后將通往該地點的各級閘門打開,并根據實際情況注漿。
??????? (10)工作面潰漿、堵管、爆管、閘閥漏漿時,要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并派人關閉上一級閘門,然后進行處理。處理時嚴禁管口對人,處理不了時,要及時匯報,據實際情況另行研究措施處理。
??????? (11)中途堵管時,應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然后逐級打開卸漿閥,初步判定堵管的大概位置,將堵管附近閘閥打開放漿,此后拆開管路將堵塞物取出。
??????? (12)井上、井下注漿人員要密切配合,加強聯系,嚴禁工作人員脫崗。井下人員要不停的巡視管路,地面注漿站接到停止注漿的通知后,應立即停止注漿。
??????? (13)煤層變厚、或過斷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注漿量。
??????? (14)灌漿區下部進行采掘前,必須查明灌漿區內的漿水積存情況。發現積存漿水,必須在采掘之前放出;在未放出前,嚴禁在灌漿區下部進行采掘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