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為了預防、控制和處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環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財產損失,迅速恢復正常的生產,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公司危化品倉庫和污水處理車間的酸液泄露。
三、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處置堅持如下原則:
1)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保證企業員工和群眾生命安全。
2) 先搶救人員、控制險情,再消除污染、搶救設備。
四 組織機構及職責
1 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組 長:張福良
副組長:周高峰、胡明云
成員:向俊、周俊蕓、鄭世平、李京洲、謝保杰、楊茂榮、劉小華、易巍、齊賢生、范衛平
2應急指揮領導領導小組職責:
2.1負責設備事故現場救援的指揮、協調工作。
2.2負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2.3負責組織對事故設備進行搶修,盡快恢復設備運行。
2.4負責組織事故鑒定和事故原因分析工作。
2.5負責設備事故的處理。
2.6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安委會,聯系電話56585659:
3 按規定成立應急救援小組。
組長:周高峰
副組長:范衛平、胡明云
成員:宋升強、黎佳敏、彭加兵、田志友、楊忠發、徐興建、王晨、韓先鋒、謝保杰
4 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4.1負責事故的應急與響應工作;
4.2負責及時與公司應急行動指揮部和有關部門聯系以解決問題,安排事故 調查小組赴事故發生地處理問題。
4.3各應急小組在應急指揮領導部的指揮下,承擔警戒、搶險、救人、搶救 財產、設備和疏散群眾任務。
4.4負責向應急行動指揮小組和相關部門報告。
4.5負責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廠內機動車輛事故調查處理。
5 應急預案物資準備
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雨鞋、應急車、檢修工具、藥品等
6急救、防護措施、包裝與儲運
6.1急救
6.1.1皮膚接觸:用濕布擦去硫酸,脫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者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如嚴重者應就醫。
6.1.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
并立即到醫院就醫。
6.1.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予輸氧,或者用2~4%的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如有不適者應就醫。
6.1.4食入:誤服者用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并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
6.2預防措施
6.2.1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蒸汽或煙霧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或供氣頭
盔。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如正壓式氧氣呼及機或空氣呼吸機)。
6.2.2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睛。
6.2.3身體表面防護:穿防酸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膠手套。
6.2.4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酸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
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6.2.5在有硫酸作業時,必須穿防酸服、橡膠手套和護目鏡,否則,可有權
拒絕作業。
6.3包裝與儲運
6.3.1危險性類別:酸性腐蝕品,在貨物運輸或包裝時,必須在明顯的地方
貼上危險貨物包裝標志。
6.3.2儲運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處。應與易燃、可燃物,堿
類、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不可混儲混運,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分裝和搬運作業要注意個人防護。
7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及后果分析
由于罐體、管道、閥門常年受到硫酸的腐蝕原因,可能發生硫酸大面積泄漏,從工廠排水溝、下水道流失,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7.1報警及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7.1.1報警程序
發生酸罐泄露事故,或出現重大事故征兆、險情時,現場值班人員應立即向領導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電話:報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接警后,記錄好報告人的姓名與單位、報告時間、事故簡況、接報人等情況,隨即向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總指揮匯報。
7.1.2應急預案的啟動
接警后,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員根據事故狀態,及時、準確地做出 判斷,符合廠級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的,由總指揮發布事故應急救援令,啟動預案,并報告總經理和當地政府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7.2現場應急救援指揮
(1)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包括各工作組組長)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2)專家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3)迅速召開現場救援會議,會議成員包括指揮部人員、專家組、事故單 位負責人等,在簡要聽取事故單位負責人對有關事故情況、救援方案 救援進展的匯報后,即刻研究改進救援措施,制定救援方案,加快救援進度。
7.3應急人員進入
7.3.1現場治安組進入場內負責疏散、警戒、現場保護。將硫酸酸儲罐區域設定為危險區,在此范圍內,對通往該區域的各道路設立安全警戒區,禁止非救援人員、車輛來往;迅速撤離警戒區內非救援人員,并做好疏散人員的清點、登記工作,指揮應急物資進入指定地點。
7.3.2監視報警組監控事故現場的任何情況,并隨時向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事態的發展情況。
7.3.3搶險組進入事故現場,穿化學防護服(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減慢揮發(或擴散),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應急池或應急罐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還需要:
(1)確認漏酸罐及其漏酸部位。
(2)將漏酸大罐和空罐的排酸閥打開(實現液位平衡),同時打開漏酸大罐排污閥(進行倒酸應急處理)并切換好倒酸閥門。
(3)將裝酸的應急槽或應急空罐的閥門打開,進行倒酸,控制好液位,以防冒酸。
(4)將罐區地面酸進行回收,將回收的酸打至空罐等候處理。
(5)通過倒酸、排污同時進行后,確認漏酸大罐酸已被排空,停止倒酸。
(6)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時,對酸庫的廢水排放口及其沿路下水道加電石渣、生石灰或弱堿中和。
7.3.4救護組進人場內開始救護,對燒傷人員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后,配合醫務人員將傷員送往醫院急救。醫院救治條件不具備的,及時護送轉院。
7.3.5緊急撤離
當采取以上措施,仍無法控制事態,并危及人身安全,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由現場總指揮下達救援人員緊急撤離命令。
7.3.6救援擴大
本公司沒有能力控制和解決,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請求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進行處置 。
7.4后期處置
7.4.1現場清理
搶險組對現場進行清理,為防止在清現過程中發生二次事故,由安全部監督執行。
7.4.2善后處理
應急救援的善后處理小組,負責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家屬的安撫和理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