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工業是當今世界“三大合成工業”之一,亦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化工工業的發展,石化企業朝著企業聯合化,生產規模大型化,生產裝置復雜化,生產過程連續化,操作控制自動化,產品多樣化,以及逐漸向引入高溫、高壓和真空、深冷等極限工藝條件的方向邁進。這一切無疑增大了火災事故的危險性和突發性,林源煉油廠火災,黃島油庫火災爆炸事故、南京金陵石化大火……今天,為了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我們應重在提高石化企業自防自救能力。
自防能力,顧名思義,就是石化企業自身防止火災發生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周密的工藝流程是實現安全生產,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石化企業生產操作過程是容易引起火災發生的過程,也是人為因素占主導地位的過程,操作中出現的失誤很可能導致火災爆炸危險。大量實例證明,減少事故離不開嚴格的操作過程,而周密的工藝流程從工段本身就消除了火險隱患,各種工藝參數(溫度、壓力、流量、物料配比等)正確的指示以及它們的變化情況,實際上構成了石化企業生產操作過程中保證安全生產的眼睛。
二、為了進一步落實“重點單位消防保衛工作十項標準”,有效地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發生,保衛職工和企業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消防法規條例,各石化企業應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防火規章制度。如: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防火宣傳教育制度,檢查與整改制度,義務消防隊的組織制度,獎懲制度等等,使各級崗位上的人員明確自己的分工和任務,自覺履行職責,形成一個上至企業主管,下到每個職工的“縱到底,橫到邊”的消防安全管理網絡,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三、在石化企業內部,為了加強消防建設和管理,應建立企業內部的監督職能。其目的在于檢查督促企業內部是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各項消防政策法令,是否把“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落到實處,并配合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對企業防火工作進行驗收,中石化總公司通過多年的實踐,根據自身特點,總結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全員動手,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監督管理原則,要做好消防工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人人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加強消防管理,加強“四全”消防監督,才能保證消防工作方針和技術規范的落實,才能促進和保證消防器材、裝備、措施、設施等隨時處于靈活好用的狀態,才能滿足石油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
石化企業的自救能力突出地表現在強有力的企業專職消防隊、高素質的義務消防隊和高效實用的消防裝備器材等方面。
企業專職消防隊是石化企業消防工作的骨干力量,它不僅擔負本單位的防火工作和滅火任務,還肩負著支援外單位執勤滅火任務。為了保證企業專職消防隊強而有力,首先企業領導者要把消防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妥善解決專職消防隊員的地位、工資及福利待遇等一切后顧之憂;其次,要對其進行防火安全檢查和消除火險隱患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其滅火作戰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真正起到骨干作用。
義務消防隊是石化企業第二支消防力量,是以生產崗位上的青年工人為基礎組建起來的,他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消防員。由于他們的崗位是生產第一線,他們既懂工藝,又懂設備,用火、管火是他們的職責,開展防火、滅火工作最為有利;一旦發生火災,他們首當其沖,最先發現,最先報警,最先到場,最先撲救。實踐證明,義務消防隊是群策群防,企業自防自救的最好方式,是石化戰線上消防工作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此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學習消防知識,掌握防火滅火技能,對提高義務消防隊員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人員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這就需要企業主管長期、深入地抓好這項工作,把消防技術培訓和技能訓練(如實際滅火演練)結合起來,使義務消防隊員不斷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現代石化企業中生產裝備密集,生產能力上升到百萬噸以上,具有重大火災事故易發性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在生產裝置和儲罐區分別不同情況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對預防和撲救火災是極其必要的。消防設施主要形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動式及防護設施等。如在排罐區可安裝水噴淋系統、可燃氣體報警器和高壓水炮等設施;在生產裝置區安裝固定干粉炮、蒸氣滅火設施和汽幕裝置、移動泡沫發生器等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