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檢查是預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一環。煤礦安全檢查活動都是由若干個環節構成的相對獨立、完整的系統,如果在檢查過程中忽視了這些具體的環節,將會導致系統的殘缺,繼而削弱檢查活動的功效。筆者認為,煤礦安全檢查應“六忌”。
一忌提前打招呼。安全檢查工作要堅持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普遍檢查與專項抽查相結合、常規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對安全檢查的時間安排、被檢查單位的確定、檢查行走路線的計劃等應由安全檢查的組織單位隨機安排,切忌將檢查活動的日程安排等提前告訴基層單位,以避免基層在迎接檢查中突擊應付,做表面工作,糊弄檢查組,使安全檢查被基層牽著走,只見亮點不見缺點,造成“安全形勢一片大好”的假象,從而使問題得不到及時發現,使安全檢查失去意義。
二忌外行成員多。安全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查基層在安全工作中的宣傳教育是否正常,安全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經費投入是否到位,執行安全生產法規是否堅決等。因此,安全檢查組必須由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業務骨干和安全技術專家等人組成,以及時發現問題,準確判斷安全隱患,科學地提出整改措施,從而增強安全檢查的權威性。
三忌說好不說差。每個單位的安全檢查都要按照安全生產標準、設備技術指標、安全考核細則和管理規定進行對照,對被檢查單位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檢查中多用數字說話,對安全各項指標進行定量分析,肯定好的做法、經驗和效果,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切忌說好不說差,從而做到不夸大成績、不掩蓋缺點、不照顧面子、不回避問題,使被檢查單位能夠了解到客觀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四忌查而不究。安全檢查要切忌走過一圈之后沒有結果,不了了之。現場檢查結束以后,要對安全檢查掌握的全面情況采用召開安全工作專題會議或發簡報等形式進行通報,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提出明確的整改措施,并且要對整改工作規定標準,劃定時間表,責任到人。基層的整改情況要按時向管理部門反饋,要建立安全管理部門跟蹤回訪制度,把工作督促到位,保證安全檢查工作的嚴肅性。
五忌查而不改。檢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整改隱患,檢查是手段,整改是目的。只檢查而不整改,檢查便是無用功,因此要避免查而不改。
六忌查而無案。安全檢查活動結束后,要將整個檢查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類材料進行整理并歸檔成卷。一些生產經營單位對此多有不解,其實這種做法除了對本次檢查活動留下一個真實的記錄之外,更大的作用在于通過對歷次檢查活動的存檔,能夠提供給人們一個隱患形成及發展的軌跡,即人們通過對檔案的總結、分析、辨識,能夠發現經常產生隱患的部位、人員、設備、時間、種類、影響等信息,為以后的安全管理提供針對性的預防依據,從而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