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必須下功夫做好“電網安全”這篇大文章。
不可否認,這幾年我們在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電網實現連續安全生產5000天,創歷史最高水平。15個供電公司連續安全生產超過1000天,臨沂、東營、萊蕪、威海、菏澤等單位安全生產超過2000天。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去年全年供電系統仍然發生輸變電設備一般事故3次、一類障礙41次,同2001年相比,一般設備事故減少5次、一類障礙增加9次。這說明我們安全生產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特別是安全生產的長周期使部分領導和職工產生了盲目樂觀和松懈麻痹的思想,這種思想成為安全生產的可怕“危險點”,給安全生產帶來新的不利因素。
今年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年,組建區域電網公司、省級電網公司和主輔、主多分開的改革涉及范圍廣,工作難度大。在新形勢下,電力安全管理發生了新變化,廠網分開后,安全責任的主體發生了變化,進而使安全管理體系發生了變化。
過去廠網一家時,山東電網內發、供電發生事故相互影響,責任分析及防范措施基本由集團公司協調控制。為保證電網安全,往往用行政命令方式對電廠下達調峰和備用指令,電廠也處于無條件服從的狀態;廠網分開后,隨著大部分電廠獨立運營,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存在,而更多地依靠經濟手段制約。同時,由于“多家辦電”格局形成的各種產權發電企業的存在,電廠與電網關系將變得更趨復雜,確保電網安全的責任將更加重大,任務更加繁重。
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安全管理體系?
今后,電廠的安全主體由各發電公司負責,雖然電廠的安全責任已經交出去了,但必須強調電網的統一調度管理,必須盡快建立電網公司和各發電公司和其他電力企業之間新的責任關系。通過協議、合同等形式,明確電網公司、發電公司各自的安全責任,在強調電網統一調度管理的前提下各負其責。這就要求電力市場參與各方在維持電網安全上達成共識,共同努力采取措施保證系統整體的安全穩定。
在新的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之前,我們首先要與發電單位劃定設備分界點和信息接口,明確與發電廠連接的輸電線路、通訊線路和設施確切分界點,明確保護、調度信息等分工和職責。要積極研究發、供電單位故障相互影響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科學界定發、供電企業的安全責任,確保電網的運營安全和經濟利益。
維護新形勢下的電網安全穩定,還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安全生產法》是安全生產的根本大法,各單位、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切實落實《安全生產法》中的各項制度,逐步把安全生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要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安全生產法》,使廣大干部職工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在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抓緊制訂與《安全生產法》配套的規章規程及標準,使安全生產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維護新形勢下的電網安全穩定,還必須充分發揚山東電力在安全管理方面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好的經驗。特別是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外力破壞和鳥害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在2002年發生的41次線路跳閘故障中,外力破壞21次,占51.2%,其中吊車作業距離不足或碰導線10次,大風刮上塑料薄膜、磁帶及氣球等9次;絕緣子鳥害10次,占24.4%。外力破壞和鳥害已經成為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主要因素。今年,集團公司在各單位大修費中增列了防外力破壞專項資金和防鳥害專項資金,各單位要采取有利措施,確保實現外力破壞和鳥害事故較2002年降低30%的目標。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安全生產關系群眾生命,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好”。為此,我們一定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對企業和職工高度負責的精神,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出發,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