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本世紀后,我國電力工業體制正處在改革的關鍵時刻,從行政隸屬壟斷型的發電企業管理轉為獨立發電公司的運作管理形式,將發電企業推向了市場。這些企業在進入市場后,面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面臨如何控制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問題。電力企業在逐步樹立撊繁5縋苤柿?,提高企业经疾[б鏀 為中心的觀念的同時,生產管理模式和體系也不再是一種固有模式。國華公司作為獨立發電公司,依據自身特點就本公司的發展戰略完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南非國家職業安全協會創建于1951年的NOSA安全評價系統在90年代也引入了風險管理的內容,國華公司在引進這一評價系統的同時,將風險管理的理念也導入了電廠的日常管理活動。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風險管理機制,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員責任事故,是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深化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風險管理的全面開展,對發電企業管理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傳統的管理模式得以改進,從而讓發電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系統。
????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將風險管理納入公司的工作內容,結合基層安全工作實際,我們認為,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管理生產活動中的安全風險:一是要評估安全生產條件的風險,查找作業中設備、環境和安全控制措施的靜態和動態的不安全因素,為設備技術改造、作業安全控制和人身防護做好準備工作,提高本質安全水平;二是要進一步摸清人員素質,特別是基層管理者和生產員工的安全素質,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管理培訓工作明確內容和方向,提高員工認識風險、控制風險的能力;;三是通過研究員工現場作業行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開展安全監督檢查打好基礎,強化現場安全監督;四是要發現企業安全管理中的“缺位”、不足及其深層次原因,為安全管理持續改進提供方向和重點,以促進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利用風險管理整合安全和技術管理體系,使風險管理得以深入細致全面的應用。
下面分別介紹在安全技術方面風險管理的結合方式和作用。?
??? 1 風險管理在新建電廠安全管理各個方面的結合方式和促進作用
風險管理的應用將使安全管理更科學、更全面、更系統、更規范、更有針對性,從而使企業的安全基礎更加牢固。
多年來,電力企業在總結事故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形成了系統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原則下形成了以行政正職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三級安全網。建立、健全了安措與反措計劃、兩票管理、個人防護用品規定、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緊急救災預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證制度。為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建立了春秋兩季安全大檢查、事故調查、定期安全活動、隱患整改、事故演練、監察違章作業等落實、檢查、監督和評價體系。
采用現代風險管理后,將會進一步對固有的體系進行有效整合,傳統管理系統中的合理成分不僅不會被丟棄,而且會在系統化的風險管理基礎上得到繼承和發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學、系統。
1.1 根據危險源確定預防目標和"兩措"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電力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但在落實中,一直處于消滅隱患的認識層面上。對隱患的查找和事故預防措施的制定一般都以本單位或者同行業的事故經驗總結為依據。
風險管理則強調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對工作環境和場所中可能產生的事故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查預測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力爭將可能的事故消除在產生之前。對事故的預測不是僅僅憑借經驗和事故總結,而是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區域劃分下,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運用現代風險評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進行風險分析,找出危險源,評價它的風險程度,制定對應級別的控制措施。這樣就更加體現了預防為主的原則,使預防目標和手段更加科學。
安措與反措計劃是基于以往發生的重大事故教訓而提出的預防計劃,以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的內容為重點來制定本單位的具體應對方案。
25項反措是對電力系統已發生的重大事故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改進措施,而風險管理活動中的危險源查找很大一部分也是依據同類企業的事故教訓。因此25項重大事故無一例外地將成為25項重大危險源。其中的措施也是其相對應的風險管理內容。由于對重大事故的認識是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就不能排除在這25項重大事故之外還會有更大或同樣大的事故隱患存在。全面、科學、系統的危險源查找與風險評估,將會提前發現這些尚沒有發現的事故隱患,并可按照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將兩措計劃做得更加全面徹底。同時,用風險管理技術對25項反措進行分析,可使25項反措更加貼近本單位的實際,避免以往由于機組類型不同、企業管理模式不同而產生的25項反措不能夠得到具體落實的情況。
1.2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完善安全保證制度
對于兩票管理、起重設施及電動工器具管理、安全帽等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規定、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緊急救災預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證制度,經過風險評估后會發現風險與防護制度不一定對應,這將給更進一步豐富安全保證制度的內容提供科學的、有針對性的依據。
經過風險評估后,也會發現有的風險僅僅靠防護不能夠滿足要求,如對巖棉保溫靠口罩不一定起到防護作用,需要更換新型材料;對抗燃油危害的保護手段只從避免皮膚接觸角度進行不一定完善。對高風險低對策的保證制度,需要根據風險評估情況采取替代、改進等處理方法,或者利用修改技術規程、修訂工藝標準等措施進行風險預防。
根據風險評估對原安全保證制度一一對應進行評價,根據逐項評價結果檢查保證和防護制度的有效性,查找出其中的漏洞,使安全保證制度更加系統、有效,以真正達到預防的目的。
1.3? 根據風險評估進一步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
管理的關鍵是執行,執行的前提是建立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搞好安全生產的核心,是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保證。電力安全責任制以行政正職為核心,形成企業、車間、班組三級安全網,并對每一級的責任和目標都做出詳細的規定,形成具體的安全職責。同時建立"月安全生產責任制匯報制度",每月召開安全例會,由各單位行政正職向企業領導匯報安全生產情況,督促各級人員切實履行安全生產職責,使之達到"可控、在控"。
風險管理中有對風險控制的各種措施,也有對風險進行過程控制的具體活動,當然也需要有保證這些措施有效執行的責任制的落實。和安全管理責任制不同的是:
(1) 安全管理基本上是按照事故級別以區域、機構進行劃分的責任制,而風險管理是按照風險評估后的風險等級以風險項目為基礎劃分的項目責任制為主,區域責任制為輔;
(2) 在安全管理的責任制落實上,各基層單位分別按照不同的安全目標將異常、未遂控制在班組,障礙控制在部門,事故控制在企業。這是一種以發生目標事故為責任的事后管理。
風險管理的項目責任制則根據風險值的高低進行分級管理,風險高的項目由企業一把手和安委會控制。依此類推,由部門、班組、專責員工去控制。發生危險失控后根據風險級別進行不同的處理,日常則根據風險級別以不同的周期分別用口頭、書面、會議、正式報告等不同的形式向上級匯報。同樣是吸煙,在泵房和在制氫站會由于對應的風險級別不同而受到不同的關注、處理;同樣是暖氣泄漏,在普通廠房和在蓄電池室應當由不同級別的人群去過問。這種責任制的落實方式不僅是為了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社會分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人有責。特別是使安全管理無一遺漏,使所有危險源的管理都能落到實處,確保了各項保證制度和檢查、評價、監察制度的有效實施。?
??? 2 . 風險管理在新建電廠技術管理各個方面的結合
在新建電廠的風險管理技術的消化和吸收過程中,要將傳統的技術管理內容充分發揮和傳承,同時利用風險技術進行我管理體系進行系統的檢查、反思,革新。 下面逐項介紹新電廠在技術管理領域利用風險管理的整合。
??? 2.1 運行管理上,我們往往借助于制造廠說明書、行業技術標準以及同類電廠規程完成本公司的運行規程。在實際的使用中,現場出現的往往是規程沒有規定處理方法的故障,大家從事故處理的角度出發,經常抱怨規程的完整性,甚至懷疑規程的可靠性,導致規程執行過程由上到下產生忽視和抵觸情緒。但沒有人意識到起草規程的技術資料決定了規程對新發事件缺少應對措施。當風險管理在電廠成立之初全面展開以后,運行模式風險分析(HAZOP對系統參數偏差的分析)對工藝過程參數變化的風險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評估,相應的由人員調整去完成的防范措施將補充到規程的事故處理和遠行調整部分,規程才將運行風險進行了完整的考慮,才能夠起到事前預防事故的作用。運行模式風險分析將正確評估我們的定期切換和試驗工作,從科學的角度、以系統安全為出發點制定試驗的項目和周期。審視經驗和習慣.
HAZOP分析過程中制定的運行檢查計劃將完善我們的巡回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使檢查的目的和項目更加明確,檢查的時間間隔也將更科學。分析措施明確了運行人員的安全責任,將危險在萌芽狀態就被發現。對參數變化后果的分析使得運行人員監盤注意的參數相對集中,對將要發生的問題心中有數,事故處理能力和應變水平大大加強。
??? 在設備的啟動、停止和系統的隔離、恢復過程中,運行人員通過填寫工作安全分析單,防止在操作過程中發生人為失誤,有效的避免了運行人員發生誤操作,也對習慣性違章起到了遏止作用。由于運行人員長期重復勞動和倒班的生活節律變化等心理、生理因素會導致安全思想麻痹,工作安全分析的提前分析起到了警示作用。人為因素的安全事件將大大減少。
?????2.2 應用FMEA和工作安全分析進行檢修管理, 使用FMEA分析方法我們可以查出電廠設備隱藏的問題,那么點檢工作標準以及檢修和備件計劃就能夠更加系統和嚴謹。通過分析為檢修計劃限制計劃天數或者提高要求標準提供有力依據,也使得點檢內容更加有的放矢。它的應用將比預期結果更降低成本,檢修內容更適當,點檢工作效率提高、,作重點突出。
設備故障模式風險分析(FMEA)對設備部件逐一分析,去查找容易失效的部件和失效部件導致的設備故障。這樣我們在制定點檢項目和點檢間隔就會有的放矢,針對容易失效的部件去加強點檢,重點部位加強點檢頻率。利用高科技的探測設備(如:用超聲波對軸承、閥門泄露、真空嚴密、地下管道泄露、電氣觸頭接觸等進行監測,用紅外成像設備探測電氣設備的工作狀況等等)去探測設備易失效部件,以探測易失效部件的狀況為目的去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綜合利用各種分析與計算技術(如利用潤滑油的金屬含量分析去發現軸承工作情況,用應力計算方法去判定材料壽命狀態,用熱力計算的數據去推斷換熱器的結垢、旋轉機械的老化情況等等)監測設備的易故障部分。設備部件故障分析與可靠性分析有效結合、互相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的數據處理作用去準確判定設備失效周期,從而使的檢修計劃的編制實現預知、預控。
在設備故障分析的應用基礎上,企業對設備的故障應對措施之一就是為分析得出的易損壞部件準備足夠的備件。在科學分析結論的前提下準備的備件,做到資金合理利用,備件庫存比較合理,發生故障能夠及時到位,保證了安全生產。但它不是靠技術人員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推斷,而是依據分析技術和實際反饋結合得出科學的結論。同樣FMEA分析出的設備易失效部件,在檢修質量驗收中也是技術人員重點把關的項目。也就是我們常說得三級驗收項目。
??? 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風險管理機制,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員責任事故,是國家電網公司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深化電網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研究與試點工作要求,我們深感知識與經驗的不足。因此,我們首先開展了深化的學習、研究工作。購置了數十種安全管理科學書籍,對風險控制理論和現代安全科學原理進行學習、研究;走訪中國科技大學,咨詢國家安全科學研究院,與安全工程教授、專家就安全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操作問題進行了交流座談;搜集國家電網公司近六年來發生的1萬多件事故案例,進行分類整理,分析事故類型和發生規律。
??? 通過理論學習和案例分析,結合基層安全工作實際,我們認為,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管理生產活動中的安全風險:一是要評估安全生產條件的風險,查找作業中設備、環境和安全控制措施的靜態和動態的不安全因素,為設備技術改造、作業安全控制和人身防護做好準備工作,提高本質安全水平;二是要進一步摸清人員素質,特別是基層管理者和生產員工的安全素質,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管理培訓工作,明確內容和方向,提高員工認識風險、控制風險的能力;;三是通過研究員工現場作業行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開展安全監督檢查打好基礎,強化現場安全監督;四是要發現企業安全管理中的“缺位”、不足及其深層次原因,為安全管理持續改進提供方向和重點,以促進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