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國改革發展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安全穩定矛盾的凸顯期,電力企業作為提供普遍服務的國有企業承擔著重大社會責任。隨著電網規模快速發展,對員工的文化程度、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種種原因,在供電量突飛猛進、效益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們的安全生產基礎還比較薄弱,作業現場違章行為仍有發生,職工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設備裝備水平低等因素制約了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的提高。
2005年福建電網由于系統人員直接責任造成的故障就有15起,究其原因主要是員工安全意識和規范操作意識淡薄,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嚴格,現場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設備維護不到位,施工質量把關不嚴,從而留下隱患。安全事故的發生原因則是多方面的,既有物(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在事故系統(人、設備、環境、管理)和安全系統(人、設備安全性、能量的有效控制、管理效能的發揮)中,忽視哪個環節都有可能釀成事故。企業要搞好安全生產,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當前電網企業安全生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電力職工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思想不到位,從而影響了組織、責任和措施的到位。因此,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對工作的責任心,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思想教育工作。讓員工樹立敬業意識和從嚴意識,忠誠企業,養成精心操作、遵章守紀的習慣,堅持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盡心盡責的工作態度。增強員工的主體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克服僥幸心理,在職工中牢固樹立“心存僥幸,萬禍之源”的思想。開展規章制度的教育培訓考試。以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培訓宣貫為重點,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宣傳,營造“遵章守法,關愛生命”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通過學習讓員工切實掌握安全規章制度、技術規程和勞動紀律,明確安全職責,從思想上、行動上認識和掌握工作崗位應熟悉的規章制度。進行警示教育和典型教育工作。開展事故追憶討論,由事故責任者現身說法,結合自身談認識、談經驗、談教訓,提高員工對事故危害性的認識,讓每位職工吸取用生命為代價換來的血的教訓,切實增強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從而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以活動為載體,夯實安全基礎
我們不能讓“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流于形式,或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應將安全理念融化在思想中,落實在行動上。通過開展切合實際、貼近生產經營、貼近員工生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知識性的活動,提高職工的安全知識技能,規范安全行為,夯實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
此外深入開展勞動競賽,廣泛動員和組織員工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賽,通過競賽活動,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操作技能水平。針對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組織員工開展“查違章、除隱患”自查自糾活動,以“零違章零違紀”確保零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的“可控、在控”。實施平安工程。嚴格落實職工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各項措施,把維護職工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貫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把“高尚、真誠、奉獻”的“愛心”理念和“安全、穩定、和諧”的“平安”理念融入每位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積極營造互獻愛心、共保平安、共謀發展、和諧互動的良好氛圍。深化“安全文化”建設。把安全文化建設滲透到每一個員工,創造“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良好工作機制,讓職工感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與企業形成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命運共同體,充分挖掘他們潛在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