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安全生產不僅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安全用電,而且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一旦發生大規模停電,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很多情況下是災難性的。現代社會,停電風險已經擴大為社會的公共風險。加強電力應急體系建設,可以防范和降低電力安全事故的危害,減輕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
電企應急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應急體系建設發展不均衡。當前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水電企業、四級以下施工企業受自身組織結構等因素影響,還沒有完全開展應急體系建設,應急管理水平差,應急救援能力不足。而這些企業不是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就是從事高危作業,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很高,高概率突發事件和低級原始應急能力形成強烈反差,不僅對企業本身不利,還可能對社會安全穩定造成較大影響。
(二)應急信息和指揮系統建設存在不足。一是發電企業應急信息、指揮系統建設明顯落后供電企業,廠、網協調聯動困難;二是目前電力系統應急信息、指揮系統還沒有實現資源共享。沒有與政府及有關部門聯通,不利于高效、正確地應急指揮和及時、有序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三)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不強。一是由于應急預案的編制涉及的范圍廣,專業多,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加之部分電力企業人員素質不高,很難編制出符合要求的預案;二是部分電力企業為保證基層單位應急預案要素全面、系統,編制了各種應急預案模板,很多基層單位照抄照搬,沒有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編制,沒有認真開展風險分析和脆弱性評估,其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虛化了應急預案,起不到應急行動方案的作用;三是還沒有見到國家對氣象災害定級標準,給預案編制帶來困難;四是應急預案之間的銜接性不夠,其表現為涉及網廠協調、社會聯動的應急預案,相關政府部門、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不夠,沒有做到無縫連接。
(四)應急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應急保證能力涉及國家政策法規、社會及經濟等多個方面,同時涉及企業自身的條件和實 ? 力,提高應急保障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電力企業要在取得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五)預測預警能力不足。一是電力企業沒有預測自然災害、氣象災害的能力,也沒有與有關部門完全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防范災害能力不足;二是220千伏以下線路沒有在線監測裝置,部分500千伏線路在線監測裝置、水電站水工建筑物監測裝置不能正常使用,不能有效防范設備設施事故;三是大電網運行機理復雜,一些不可預測因素可能導致電網大面積停電。
(七)應急能力評估尚未全面開展。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開展并完成了城市應急能力評估,近年正在開展高危和重要行業應急能力評估,如美國開展的應急能力評估著重于應急管理工作中的13項管理職能,209個屬性和1014個指標。目前,我國電力企業還沒有全面開展應急能力評估,這將阻礙電力企業應急救援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不利于高效有序開展應急行動。
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的七個途徑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體系建設電力企業要建立并強化電力應急管理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進一步加強各級電力應急機構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明確相關職責,配備專(兼)職人員,為電力應急體系建設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二)進一步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1.電力企業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梳理、修編和完善本企業的有關應急規章制度,為電力應急體系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制定保證。
2.電力企業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現實情況及自然環境條件,編制要素全面,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適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同時要做到電力應急預案體系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體系無縫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