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電力生產企業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針對作業現場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場所、設備、工器具等)進行了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因此從理論上講,安全事故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實際上事故卻屢禁不止。這主要是由于生產管理者只關注客觀危險點(場所、設備等)的預控,而忽視了主觀危險點(人的心理)的預控。電力安全生產的各種工作都需要人去執行,若員工存在著不良心理現象,將成為最大的危險點,使其行為直接或間接地演變為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事故案例的記錄表明,絕大部分事故的發生是由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電力企業要從根本上改變安全生產現狀、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重視從人的心理學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險點。
1 疲勞心理預控—實施心理疏導
人體組織器官乃至整個機體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的現象叫疲勞。
員工疲勞心理表現為:精神恍惚,工作失誤。醫學研究表明,疲勞會使人的神經活動機能減退,接地故障時,人體若接觸到設備外殼,雖然設備外殼已接地,人體仍有部分電流流過,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與TT系統發生一相接地時情況相似)。考慮到長期運行后設備接地電阻阻值可能增大,設備外殼對地電壓也會變大,相應地流經人體的電流也會增大。萬一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保護接地線(PE)斷開,此時人體接觸的是相電壓,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所以這種型式并不能完全保護人身安全。
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電力員工帶著疲勞心理從事危險性大的工作,存在安全隱患。如某電業局外線工葉某在某35 kV線路停電作業時,由于疲勞登桿,精神狀態欠佳,不慎失手,使三角緊線器(4 kg)從7 m 高的架構上掉落,砸傷了同桿下方清理器材的同事。產生疲勞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生活無規律,身體疲勞。如業余時間通宵達旦上網打游戲或打牌,飲食、休息不正常,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等。二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理疲勞。如同事間人際關系緊張、事業受挫折或情感危機等,使人身心疲憊。
做好疲勞心理的預控,要從關心愛護員工生命的角度出發,嚴禁疲勞作業。生產管理者首先要深入生產班組與員工接觸,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調適員工心理狀態,了解產生疲勞心理的癥結,循循善誘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員工樹立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正確觀念,讓員工舒展心情,緩解心理疲勞現象;其次要在工閑期間,組織員工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調適身體,改善工作時的精神狀態。
2 厭煩心理預控—以人為本管理
人的情緒受到影響,對工作失去興趣,興奮程度降低的現象叫厭煩。
員工厭煩心理表現為:消極對待,轉化事故。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因厭煩本職工作,對設備日常巡視、維護不到位,使主變壓器漏油故障隱患未能及時被發現和控制,結果造成主變燒壞的嚴重設備事故。產生厭煩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員工對工作缺乏新鮮感,消極懶惰。如偏遠變電站的值班員,因人際交往少,內心寂寞,長期重復單調的變電工作而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熱情,敷衍了事。二是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空間受限。如一些大學畢業生在生產班組工作多年,仍是一般工人待遇,因不能實現個人價值而產生厭煩心理。如某220 kV變電站的一名本科生,在副值崗位工作11年,雖然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完全可以勝任正值、值長或站長,但由于沒有空位,一直沒機會晉級。
做好厭煩心理的預控,要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關心和尊重員工。首先要實施人文關懷,即領導要縮小與員工間的心理距離,經常深入班組與員工交流思想,了解其所需所想,并結合生產實際,尊重員工的個人興趣和志向,合理調整崗位或交換工作環境,增強新鮮感;其次要實施“陽光工程”,對生產員工實施傾斜政策,合理調整工資待遇和勞保福利,生活上多關心、體貼一線員工,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第三要為員工創建事業發展的平臺,即鼓勵生產員工參加技術職稱考試、技能等級鑒定和技術能手、勞?;颉皩<摇钡脑u聘活動,并將所取得的資格直接與職務晉升或待遇提高掛鉤,激勵他們為之奮斗,點燃工作熱情。
3 浮躁心理預控—矯正價值取向
人的情緒輕浮急噪,內心焦躁不安的現象叫浮躁。員工浮躁心理表現為:行為隨便,過者為災。存有浮躁心理的員工,不安心本職工作,片面追求榮譽、地位和待遇而缺乏踏實工作的耐性,“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某變電檢修工(大學生)得知某同事被提拔重用后,內心焦急而心緒不寧,在一次斷路器檢修時,工作行為隨便、不細致,檢修后未經驗收合格即投運,造成設備事故。產生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員工個人價值取向產生偏差,追求私欲,與人攀比地位和待遇,導致心理不平衡。做好浮躁心理的預控,要矯正員工的價值取向,調適心理狀態。首先是思想價值觀導向,即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員工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個人前途與本職工作的關系;其次是行為價值觀導向,結合安全生產管理需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員工安全工作行為;第三是建立崗位競爭機制,即企業內部實行公開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使員工磨掉浮躁,自覺控制心理狀態。
4 麻痹心理預控—安全常規教育
因人的神經系統而引起的知覺能力降低的現象叫麻痹。
員工麻痹心理表現為:喪失警覺,事故襲擊。麻痹心理者,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持無所謂的態度,不當回事,在工作中憑習慣、經驗想當然地進行作業,直到事故發生才后悔莫及。如某變電站1號主變停電檢修,已斷開三側斷路器后,操作人員和監護人員到1 號主變10 kV 開關室操作隔離開關,由于事先未檢查10 kV 斷路器是否確已斷開,結果造成帶負荷拉閘、人員嚴重燒傷事故。
產生麻痹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種:一是思想放松警惕。某些員工認為自己從事電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從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視“安規”和規章制度的學習,不知道違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識淡薄。某些員工將必要的安全知識、工作規程、規章制度的培訓教育等視為老生常談,不予重視。
做好麻痹心理的預控,要強化安全常規教育,提高員工安全生產的警惕性。首先要加強安全責任教育,運用“例證法”說明電力安全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培養員工對安全生產的高度責任感;其次要加強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技術、安全知識、安全管理制度等的教育,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讓文化力潛移默化影響員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認識;三是要加強安全警示教育,運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報”宣傳資料等,培養員工自覺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程等。
5 糊涂心理預控—明確作業關系
對事物的認識模糊或混亂的現象叫糊涂。員工糊涂心理表現為: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員工在工作中的糊涂,主要是對工作的任務關系不清楚。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對系統運行方式和本站設備不熟悉,在一次主變由檢修轉運行的操作任務中,因監護不到位,造成了主變帶接地線合高壓側開關的誤操作事故。產生糊涂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工作不思進取,混日子。某些員工平時不認真學習工作規程,不熟悉設備,持“混一混”的態度,具體工作時,不知道什么是違章,思維混亂、操作失誤。二是疲勞心理的升級。某些員工的疲勞心理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發展為糊涂心理,現場作業時,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視客觀存在的危險點,工作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
做好糊涂心理的預控,生產管理者要對工作班成員明確與作業相關的知識、信息和責任。一是對班組成員明確與作業相關的知識。采取現場問答與解答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必須掌握的技術知識、安全知識和工作規程等。二是對工作班成員明確交待系統運行方式、設備運行狀態和工作任務,明確交待現場安全措施和技術措施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點,并確保所有作業人員均已知曉并簽字確認。三是明確安全責任。開工前要重申工作班成員的崗位職責,使他們知道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正常開展。
6 僥幸心理預控—安全事故教育
由于偶然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災害叫僥幸。
員工僥幸心理表現為:習慣違章,自演悲劇。某些員工在工作中投機取巧、碰運氣,持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心態,想當然地認為事故未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若一次違章不出事,再次便故技重施,甚至師徒相傳,成為惡習。如某外線工在撤除水泥電線桿上的10 kV 舊導線時,事先未檢查電線桿的根基情況,也未按規程加裝臨時拉線,結果由于登桿剪斷導線后產生了較大的不平衡張力,發生桿倒人亡的事故。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習慣違章成自然。如上例中該外線工以前同樣的操作從未發生過倒桿,就沿用舊的習慣做法,未考慮桿基不牢固、線路跨度大等的新問題,結果釀成事故。二是急于求成而違章。如某變電站值班員接到操作命令后,因快到吃飯時間,為了求簡、求快,竟無票操作,結果造成誤操作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