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鍛造車間受傷性質及產生原因
??????? 鍛造車間人體受傷的性質主要有機械損傷、熱損傷和電損傷三種。屬于機械損傷的有:挫傷、軋傷、壓傷、割傷、刺傷、擦傷、骨折、扭傷、切斷傷等。屬于熱損傷的有:熱輻射損傷、化學性灼傷、燒傷、燙傷、中暑等。電損傷主要指由于觸電而引起的電傷。
?????????? 人體受傷主要是由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所致。
??????? 1.?鍛造車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狀態
??????? 不安全狀態是導致物質發生的物質條件,它包括機械、物質與環境諸方面。
???????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如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安全標志、無護欄或護欄損壞、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等。
???????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設計不當,結構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動裝置有缺陷;安全間距不夠;工件上有鋒利毛刺、飛邊;機械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起吊重物的繩索不符合安全要求;設備超負荷運轉;設備失修;地面不平;保養不當、設備失靈等。
??????? 3)?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如無個人防護用品、用具;所用防護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 4)?生產現場環境不良。如照明光線不良;通風不良;作業場所狹窄;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打滑等。
??????? 2.?鍛造車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為
??????? 不安全行為指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主要有:
???????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如未經許可開動或關停機器;開動或關停機器未給信號;忘記關閉設備;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等。
???????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敗。如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失去作等。
??????? 3)?使用不安全裝置。如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等。
??????? 4)?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清除氧化物;用手代替工具送料等。
??????? 5)?物體存放不當,如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模具等未按指定地點存放。
??????? 6)?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 7)?機器運轉時進行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等項工作。
??????? 8)?注意力不集中。
??????? 9)?未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
??????? 10)?進入危險場所。
??????? 二、鍛造車間安全生產的主要對策
??????? 為防止工傷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必須采取三項重要對策,即安全技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 安全技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保證,三項對策必須兼顧,缺一不可。
??????? 1.?安全技術
??????? 如前所述,這是為了防止生產中所引起的工傷事故和對工人健康有害的影響,以及為消除這些現象的發生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
??????? 2.?安全教育
??????? 車間的全體人員都必須掌握有關的安全技術知識,每個操作工人都應熟知本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對每個新工人都必須進行入廠安全教育,現場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
??????? 入廠安全教育由專職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其主要內容是廠內一般安全規則,及進入鍛造車間應遵守的安全規則和鍛工勞動保護有關的規定。
??????? 現場安全教育一般由車間技術人員進行。其內容是對車間所有設備的使用性能做簡單介紹,并針對集體工種對設備的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方法進行講解,特別要講清設備保險裝置的正確使用和定期檢查的要求。
??????? 日常安全教育主要由工段長,生產組長或小組安全員進行,其主要方式為經常檢查和監督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當發現工人違章操作或有不安全的隱患時,應及時指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 3.?安全管理
??????? 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其主要職能是指定和貫徹各種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做好工傷事故的調查,統計,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改善和預防措施;協助領導組織推動生產中安全技術工作的執行;按標準化程序進行嚴格檢查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