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區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占我國煤炭儲量60%的華北型煤田,北界主要以陰山、天山山脈,南界到了秦嶺,西界到賀蘭山、六盤山就是阿爾多斯盆地的西沿,然后東部就是渤海、黃海。這是華北型煤田。華北型煤田現在面臨的水害問題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煤層地板的巖溶充水問題,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剛才所講到的,華北型煤田這種排水、供水、生態環保三者之間的這種尖銳的矛盾與沖突問題。這是一個區域。
第二個區域就是位于華北煤田的南部,就是華東這個煤炭水害區,這個礦區的水害類型主要是由于華南地區的地形切割比較厲害,同時這個地區又降雨量有非常充沛,由于煤礦開采完以后,由于頂班的冒落,極易在地形切割比較低的地方,開采塌陷冒落到地表,地勢比較低的這些地方正好是大氣降雨比較匯集的地方,所以往往在華南地區在雨季如何防止地表水害的潰入是這個地區的主要的水害防止的內容。
第三個區域是西北的侏羅系煤田。對于西北地區來說大家都知道由于降雨量稀少,蒸發量巨大,所以在這個地區來說沒有什么水害問題,但是煤礦開采過程當中存在著一個與水有密切關系的問題:過去在西北煤田開采之前我們一直認為西北的煤炭資源有這么幾個優勢,一個是煤層厚度大,煤炭儲量非常豐富,煤質也非常好:低灰、低硫、高發熱量;同時另外一個最大的優勢就認為煤層煤藏比較淺,易于開發。無可否認,煤層煤藏淺、易于開發確實是對于開采來說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但是經過十幾年的開發以后,煤層煤藏淺是一個優點,但是這個優點同時帶來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西北的那種特殊的水位地質條件,由于煤層煤藏淺,而這個地區唯一供水水源,就是煤層上頭的,當地叫做薩拉烏蘇族含水層這樣一個含水水源。這個水源是當地工業、農業、生態用水唯一的水源,由于煤層開采完以后,頂板冒落極易觸及到當地的薩拉烏蘇族含水層,所以凡是煤炭開采的地區,如果不很注意的話,上面的冒裂帶就觸及到含水層的底板導致含水層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被輸干。地下水完全被輸干以后,就導致當地的一些抗旱、耐旱植被,比如紅楊林,或者紅柳等等植被全部死亡。這就出現了一個生態環境的問題。如何保證西北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又要保水,又要保證生態環境,這三者之間的統一研究問題也是西北地區目前煤炭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這是第三個區域。
第四個區域是東北的煤礦水害區。東北的煤炭資源開發歷史比較長,對于一些煤田,石炭-二疊系的煤田還有一些老的礦區基本采的都差不多了,很多煤礦區都已經停產了。現在目前面臨的水害問題比較嚴重的就是東北地區主要是侏羅系煤層的開發,侏羅系煤層開發,煤炭資源開發所面臨的第四系、第三系松散沖積層的充水問題。在東北、內蒙的元寶山礦區,霍林河礦區都普遍存在第四系松散充水的問題。
第五個區域就是川西,(包括)西藏和四川西部這一塊,這一塊由于煤炭資源的儲量有限,所以開發歷史也比較短,所以這一塊的水害問題也不是很明顯。
第六個區域就是我們臺灣祖國的寶島,臺灣島有一些煤田,主要的煤田主要是第三系的煤田,比較新的煤田。這個煤田,在六十年代以前,臺灣也都采一些,但是隨著近幾十年,臺灣人的環保意識的增強,他們主要的能源形式是石油和天然氣,所以煤炭基本上不開采了,所以水害問題也談不上了。這是我國六大煤礦水害區域各種水害類型的主要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