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另一個方面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以及安全管理投入力度的加大,物的不安全狀態得到了有效改變。但人為的各類事故仍屢有發生,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成為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
首先要規范生產技術人員的技術行為。技術人員的行為對礦井的安全生產起著源頭作用,技術行為的缺損容易造成安全生產中不可修補的缺陷。從生產方案的選擇,施工措施的編寫、審批、貫徹及實施,特別是礦井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和安全程序化以及規范化管理,都要精而再精、細而更細。據有關部門統計,煤炭企業中發生的一些嚴重的安全事故,大多與不能堅持技術原則和技術行為有缺損有內在的關系。因此,技術人員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技術行為對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作用,充分負責;有關的部門和負責人一定要把好安全生產的源頭關。
其次要規范管理人員的管理行為。各級管理人員是安全管理的主干。管理是否到位對礦井的安全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管理行為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一是缺乏管理者應有的業務素質和責任心,管理層次低,習慣看上司眼色行事和憑經驗辦事;二是在管理上擺不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三是部分管理者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上面要求得緊就干,要求得不緊就算,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四是在選拔任用基層管理人員上做不到任人唯賢,致使管轄范圍內安全工作漏洞百出,形成了“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了事故是必然”的怪圈。因此,對管理隊伍要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通過競爭,促使管理人員規范行為,不斷提高素質,為實現安全生產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要規范崗位工人的操作行為。崗位工人是生產的直接實施者和操作者,他們的操作行為規范化是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基礎。由于受到井下生產條件、勞動強度及工人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制約,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在井下隨處可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一是僥幸心理,自認為對作業環境和條件變化能夠掌控,干活不按程序,縮減步驟;二是習慣心理,認為作業形式單一,看慣了、干慣了、習慣了,憑經驗甚至憑想象干,給安全工作留下了隱患;三是馬虎心理,工作中不求精細,粗枝大葉,應付了事,干工作精力不集中,結果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四是懶惰心理,認為安全規程和措施特別麻煩,為了省事省力,湊合干活,違章操作,最終導致事故發生;五是逞能心理,認為自己有兩下,表現欲強,明知違章,鋌而走險。
煤礦井下的生產條件和環境是多變的、復雜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不規范行為,也會導致事故的發生。規范各工種崗位工人的安全行為,特別是操作行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結合生產和日常工作實際,對各崗位的每一個細節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并且必須強制執行。要運用“制度管企、文化管人”進一步促成人的行為規范,確保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進而促進礦山的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