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煤礦以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為目標,從設備、管理、培訓抓起,全方位嚴抓安全管理工作。經過歷年的技術改造與努力,全礦基本實現了“本質安全化”目標,確保了安全生產。現任礦長李治國自上任以來就確立了“立足新起點;責任至上,管理精細化要有新思想。瞄準新目標;效益為先,質量標準化要有新思維。闊步新征程;技術領跑,本質安全化要有新思路。”的工作思路。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從設備、管理、培訓齊抓共管走出了一條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該礦主要從“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和員工素質”三個安全要素的提升抓起,建立健全適合新源煤礦安全生產實際的“人機互補、人機制約”的安全系統。其經驗概括為:一是突出人的本質安全,不斷強化安全培訓教育,提高職工安全技能;二是突出物的本質安全,依托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和強化生產集約化程度,優化簡化系統,減少環節,減少井下用工人數,強化現場管理,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減少和消除事故隱患,加大安全投入,依靠先進的技術裝備、提高礦井防災抗災能力;三是突出系統的本質安全,依靠科學的管理體系,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對生產的各個系統、各個環節都能做到安全可控;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實現由人治到法治、由被動防范向源頭管理、由集中專項整治向規范經常化、由事后查處向強化基礎管理、由控制傷亡事故向本質安全轉變。
一、強化職工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全員安全技術素質
人的本質安全是實現礦井本質安全的重要環節,相對于其它要素,具有基礎性作用。司馬煤業公司首先從強化職工安全教育培訓入手,不斷提高全員素質,使職工在任何作業環境下,都能按章操作,減少“三違”,實現個體安全。具體做法主要有:
1、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按照“教以所缺、學為所用”的要求,采取“教考分離”辦法,嚴把培訓質量關。教考分離,就是由職工培訓中心組織培訓,安全科和辦公室負責組織考試,對通用工種,實行“內部”培訓,以本礦管理技術骨干為師資力量進行現場培訓;對特殊工種,則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技師和廠家技術人員來本礦講課,保證了培訓的效果和質量。
2、推行師徒“傳幫帶”制度。組織工人技師與普通職工結對子、傳技藝。要求新工人上崗前必須簽訂“師徒協議”,由師傅帶領上崗,并且,通過“發放師傅津貼”的辦法,提高傳授技藝的效果。
3、強化學歷教育。制定了經濟補貼制度,鼓勵職工通過自學、函授、脫產或半脫產等方式提升學歷層次,增強理論知識,并要求員工在學習教育中,努力做到“精一門、會兩門、懂多門”,提高綜合素質。
4、堅持環境育人。從提高員工作業環境入手,在井下修建了臨時廁所,既優化了作業環境,又促進了職業衛生;井下永久硐室和巷道進行亮化、硬化,徹底改變了煤礦“黑、暗、臟、亂、差”的形象,使員工一升井就能吃到新鮮可口的飯菜。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心情愉悅,激發了員工自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識。
通過強化職工的素質教育培訓,員工的安全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實現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錘煉出一支愛崗敬業、多才多能的員工隊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采取先進的安全裝備,增強生產系統的可靠性
新源煤礦堅持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在資金投入上,始終做到安全優先,先后引進并使用了一大批先進的安全保障設施,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1、增加“一通三防”設施:井下風門全部安裝了閉鎖裝置,避免了風流短路;局部通風機全部安設了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和瓦斯電、風電閉鎖,并實現了瓦斯電、風電閉鎖的經常性試驗和維護,大大降低了局部通風機的無計劃停電、停風現象。建立了礦井瓦斯預警系統,形成了瓦斯預警網絡,任何地點發生瓦斯預警,其它地點都能發出預警信號,增強了瓦斯災害預防。
2、增強檢測監控設施:引進安裝了KJ95型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可以對井下瓦斯濃度變化和設備開停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能上傳到局域網,實現了數據共用、資源共享;引進安裝了井下人員跟蹤定位系統,可以實現井下人員分布情況的實時監控,真正做到了井下人員監控無盲區,有效地保證了緊急情況下順利組織實施撤離、救援;自主研發并投入使用了井下工作面對講語音實時通訊系統,大大改善了傳統的井下通訊困難的局面,提高了安全協調管理的可靠性;另外,還自主研制使用了井下無極繩絞車信號閉鎖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統,實現了在長距離巷道內運輸時的區段控制能力。
3、增加輔助運輸安全設施:在坡度較大的巷道安裝了先進的智能型防跑車裝置,有效地預防了跑車事故的發生;自主創新使用了風門啟閉氣動遠程控制裝置、遠距離啟閉氣動阻車裝置等一批先進的安全設施,保障了員工的作業安全。
通過采用先進的安全保障設備,新源煤礦初步形成了“人機互補、人機制約”的機制,提高了“物”和“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了礦井安全生產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創新管理機制,強化責任落實
管理是“本安三要素”的核心,只有抓好安全管理,才能有效保證人、機、系統的和諧統一,實現持久安全。新源煤礦非常重視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根據礦井安全生產的實際,建立完善了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314種、各類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規程155種,各種安全制度129種。初步構筑了完善的安全制度保障體系。為了保證這些制度的順利執行,新源煤礦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1、強化責任落實。分層次建立了安全責任目標體系,從礦長到一線工人,全部實行安全承諾,管理人員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并將干部職工工資與安全狀況掛鉤考核,通過經濟處罰與行政處罰相結合的辦法,促進了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實。
2、推動管理創新。堅持每年制定一次安全管理動態達標規劃,每季度開展一次創新項目評比,每月選樹一批創新亮點,每旬進行一次檢查考核,并設立了安全管理創新獎,鼓勵員工立足崗位,創新管理。
3、建立獎懲機制。建立了安全基金提取制度,每年提取安全基金、安全質量標準化基金、通風專項基金等用于安全管理獎勵,制定了嚴格的獎懲辦法,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獎勵,同時,對發生“三違”的人員進行考核處罰,利用經濟杠桿作用,推動安全管理的順利實施。
4、依靠科技管理。新源煤礦與中國礦大合作開創了“沿空留巷”技術。同汾西集團合作建立了首個大傾角綜采工作面,該系統在全集團屬于首創,新源煤礦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安全隱患閉合管理,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隱患整改的效率。
四、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創建工作的幾點體會
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是煤炭企業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基礎工作,體現了安全思想的新境界、安全管理的高層次、安全目標的高定位,也體現了企業的價值追求。新源煤礦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中,體會最深的就是,只有突出抓好“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員工素質”三個安全要素并共同提升,才能確保本安礦井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是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的重要前提。人是生產實踐的主體,人的行為對安全生產具有先決性。就煤礦安全生產而言,人的行為不確定性是安全生產中的一個極大變數。實現本質安全型礦井的關鍵在于人。
2、提高礦井的安全生產裝備水平是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的有效途徑。多年來的安全管理證明,單憑“高壓”與“嚴管”換不來安全,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使用本質安全型設備,為職工創造寬松、舒適的作業環境是實現本質安全的最有效途徑。新源煤礦始終把提高礦井的安全生產裝備水平作為本質安全創建的重點,使職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容易出現危險因素的環境中解脫出來,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現場的安全可控程度,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機率。
3、安全與生產的和諧發展是促進本質安全創建的重要保證。安全與生產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能就安全而抓安全,更不能片面的強調生產而忽視安全,離開生產談安全只能是空談;片面強調安全,不管生產就是教條。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本質安全創建融入到日常生產組織的過程中,通過發展生產來提升本質安全創建層次,通過本質安全創建來提高生產水平,實現二者協調發展,才能保證本質安全創建的順利開展。
4、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穩步推進,是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的有效形式。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是安全工作由治標向治本的飛躍,是安全狀況從被動性向長期穩定性的飛躍,在創建過程中必會受到安全理念、安全技能、行為習慣、物質保障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會戰、突擊就能解決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進。在具體創建工作中,要結合自身能力,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穩步推進,做到邊實施、邊鞏固,成熟一項、實施一項,以此推進本質安全創建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