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空間內作業涉及諸多不安全因素。環境危險因素:系統處理不凈,殘存易燃、易爆物或氧含量不足等;施工管理危險因素: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監護人不到位等;還存在施工人員和施工過程危險因素。因此,必須健全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建立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程序,進行有效的安全監督管理。
(1)制訂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管理規定和施工單位安全作業管理規定,明確施工作業的安全責任、施工單位具備的安全資格。
(2)加強密閉空間內作業危害源的評估和管理。對密閉空間內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監測統計、數據分析,按危險等級分類管理。
(3)建立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程序。首先,確認密閉空間處理合格,正確監測分析,符合安全要求;其次,施工方案可行,安全措施可靠;三是落實安全措施,通風、照明良好且符合安全要求,轉動構件斷電隔離(動力電源),配備合格的器材、監護人、作業者;四是審簽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許可證。
(4)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做好作業前的安全培訓考核,使作業者具有識別危險狀態、正確使用防護器具和自我保護能力。
(5)施工隊伍安全資質與入廠安全教育管理。首先,確認施工隊伍具有合法施工安全資格證,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和安全保證體系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其次,參與施工的工程項目單位,必須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同時,進入施工時必須接受工廠主管部門入廠安全施工教育管理。
(6)實施項目安全管理責任制。項目實施安全管理責任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施工管理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協調和安全監督管理,切實落實施工安全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