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位居沿海,有著聯系東西南北的獨特地理交通優勢。我省煤化工原材料全球采購、產品全國銷售已經形成穩定網絡,有的產品已占據產業鏈高端,新的領先優勢正在形成。大力推進我省煤化工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傳統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轉變,有利于補充省內油氣資源不足、滿足對化工產品的需求;有利于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轉型發展;有利于提高煤炭加工轉化深度,解決我省高硫煤加工利用問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進創業就業,增強主導產業帶動擴散效應,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有利于形成集群經濟,構建多元產業體系。
(一)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我省煤化工產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撐,加快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轉變。加快推廣應用先進工藝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壓減氮肥、焦炭等傳統產品產能,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品鏈條,突出發展煤化工下游相關產業和深加工、精細加工產品;引導兼并重組,優化區域布局,形成特色發展之路,提升煤化工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打造成為煤化工產業強省。
(二)產業結構升級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拓展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壓縮煤化工產業落后產能,重點發展深加工、精細加工產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到2017年,全省焦化行業完成淘汰4.3米以下焦爐落后產能,焦化產業鏈重點項目基本完成;到2020年,煤化工產業基本完成淘汰落后產能,現代煤化工產業比重和精細化工率有大幅度提高。
(三)技術創新發展目標。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建立健全多層次科技研發機構,加大對煤氣化、煤液化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到2017年末,力爭行業骨干企業科研開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 %以上,技術創新實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末,力爭行業骨干企業科研開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 %以上,生產技術和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四)節能環保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重點企業實現清潔生產,廢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各項指標優于國家、行業或地方強制標準,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17年,煤化工產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3年降低3.5%;到2020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7年降低3%。
(五)園區建設優化目標。優化整合產業資源,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依托骨干企業,加強集約化、規模化煤化工園區建設,實現布局科學、規劃合理、資源共享、產業協同,打造配套完善的煤化工產業鏈。到2017年,建成魯南、棗莊、菏澤、濟寧、聊城、魯北、魯中等7個省級產業基地,其中魯南爭取建成國家級煤化工產業示范基地;到2020年,再建成濰坊、淄博、臨沂等3個省級產業示范基地,聊城力爭建成國家級煤化工產業示范基地;龍口力爭建成國家級頁巖油生產加工示范基地。
五、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一)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
1.延伸產業鏈深度。發揮我省煤化工產業優勢,促進現有初級產品向下游產品、精細化工產品、新型化工材料方向延伸,與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機結合,培育形成化肥、精細化工、合成材料、清潔能源、焦化產品深加工五大產業鏈。
化肥產業鏈,以現有化肥產能為基礎,重點發展合成氨、尿素的延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精細化工產業鏈,以甲醇、醋酸、合成氣為基礎,重點發展甲醇深加工產品、醋酸、尿素、聚丙烯、醋酸乙烯、醋酐、草酸、二甲醚、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甲基酰胺(DMF)等產品。
合成材料產業鏈,以煤基烯烴技術為龍頭,發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產業。
清潔能源產業鏈,以甲醇為原料,生產醋酸、二甲醚、烯烴、變性甲醇燃料產品,形成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推廣實施甲醇替代汽油工程,爭取列為國家甲醇汽車試點省份,研究制訂甲醇汽油推廣應用實施意見。與中石化、中石油山東分公司合作開展甲醇汽油推廣應用工作,爭取兗礦集團等重點企業成為我省清潔甲醇汽油試點企業。
焦化產業鏈,重點打造新三大產業集群。(1)資源綜合利用及循環經濟集群,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總量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干熄焦、煤調濕、余能余熱綜合利用;(2)清潔型燃氣能源集群,重點發展城市及工業燃氣項目,利用富余焦爐煤氣發展深加工工藝,生產甲醇、液化天然氣,提供優質氫氣、燃氣清潔能源;(3)煤焦化工產品深加工集群,重點發展煤焦油深加工、苯類深加工、二甲醚、炭黑、蒽系列、酚系列、針狀焦、石墨碳素等產品。同時,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新工藝技術應用,努力實現廢水零排放,廢氣綜合利用,廢渣配煤回用,真正把煤炭“吃干榨凈”,走煤焦化產業融合、高效經營、循環發展的轉型之路。
2.優化產品結構調整。支持企業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煤化工產品,優先扶持資源消耗少、市場前景好、增長潛力大、輻射拉動作用強的產品品種。支持開發高精密鑄造焦。組織實施焦炭煤焦油深加工項目,開發高附加值蒽油深加工及精萘、山梨酸鉀等產品。開發甲苯、二甲苯等高附加值產品。科學實施甲醇、合成氨等項目,擴展焦爐煤氣利用領域。鼓勵合成氨生產企業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總量的基礎上,發展烯烴、芳烴等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新型肥料,積極開發各類新型緩控釋肥、抑制劑型穩定性肥料、增效劑型緩控釋肥、氨基酸螯合肥料、生物肥料等。
3.實施技術升級改造。加大煤液化、催化劑的研發力度。實施水煤漿氣化、干煤粉氣化技術改造。應用氣體凈化、硫回收配套氣化技術進行升級改造。進行焦爐的大型化改造,采用新技術對焦化副產品進行升級利用,推廣應用高溫煤焦油加氫技術、焦爐氣甲烷化制CNG、LNG工藝。采用新技術生產電石。突破小顆粒油頁巖油電聯產技術關,做優、做精,省內油頁巖產業。適度發展高硫煤清潔利用項目,消化高硫煤。
4.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建立煤化工企業與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機制,促進焦化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實現煤焦化企業與上下游行業互利共贏。依托青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平臺,為全省煤焦化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網上交易、供應鏈融資支撐,實行總代表制的國內、國際煉焦煤集體采購,增強國際煤炭采購話語權,建立煤炭-焦化化工-鋼鐵-銀行緊密結合的新型供應鏈體系。
(二)嚴控傳統煤化工生產規模,淘汰落后產能。控制直接大量耗煤的煤化工項目和初級產品規模。嚴控新建擴建焦炭產能,加大焦化新產品生產研發力度。嚴格控制氮肥新建項目,實施化肥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煤氣化逐步淘汰固定層造氣,控制初級產品產量,關閉小甲醇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