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簡述交通狀況、交通問題。同時從側重從“人”這個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展開論述,對人為所造成的交通安全隱患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字 交通狀況 交通問題 交通安全 人為因素 解決措施
一個國家的交通狀況可以反映出多方面的問題,它不僅僅代表了一條道路上車輛的暢行程度;同時它是也政治、經濟、人文的反映形式。一個交通混亂的國家往往能夠從側面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與安全意識水平低。而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是人民,政府與自然互相協調互相適應的過程,雖然機械是冰冷的,但交通的背面,確是一個需要全社會伸出手的溫暖世界。
一、交通狀況
從道路事故角度來說,我國的交通現狀主要表現為:1)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現惡化趨勢,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和萬車死亡率高;2)經濟發達地區較不發達地區交通事故相對較多,死亡人數多;沿海地區較內陸地區交通事故相對較多,死亡人數多。 絕大多數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違法而引起的。根據歷年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駛、措施不當、違規超車、不按規定讓行、違規占道行駛、酒后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據較大比例。
二、交通問題
說到我國交通存在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交通運輸的發展,促進了物資交流和人們的交往,提高了工作進程。然而,隨著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地面的汽車交通運輸,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交通擁擠、交通噪聲、交通事故頻繁、道路堵塞、環境污染、對居民區的不良影響等。交通阻塞導致時間和能源的嚴重浪費,影響城市經濟的效率;交通事故不但導致了對貴重醫療設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傷者痛苦不堪;我國大中型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條:1、道路基礎設施相對不足;2、停車難問題較為突出;3、城市交通規劃不合理;4、公共交通服務薄弱;5、機非混行嚴重;6、帶路施工規劃不科學;7.國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
三、交通事故
1、產生原因
在這么多的交通存在問題中,由于交通事故帶來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發生交通事故而與自己的親人天各一方;交通事故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在我國,交通事故的現狀也愈發嚴峻,具體表現為:夜間事故上升;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駕駛人無證駕駛機動車肇事突出;客車肇事頻繁。所以交通事故儼然成為了最嚴重的亟待解決的交通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經濟水平的提升,車輛的人均占有率越來越高,交通事故也頻頻發生。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要素:在道路上;車輛與人、車輛與車輛;存在過錯或意外;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究其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自然與人為。
(一) 路面和天氣對交通安全隱患來說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地震、臺風、山洪、雷擊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根據本人整理的交通事故表格也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的地區發生率也不盡相同。山地丘陵地區和高速路段區的交通事故發生概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二) 人為因素。1)人的自身素質。據資料介紹,由于人員因素發生的交通事故中,駕駛人員所占比例超過70%以上;而在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由于酒駕、駕駛人員不遵守交規,擅自變道等原因產生的交通事故占據了60%以上。不僅駕駛員如此,行人也具有行人自己的交通特性,闖紅燈從眾過馬路,橫穿馬路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部分行人對汽車不甚了解,在“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支配下,錯誤地認為汽車是由人掌握的,所以汽車不敢撞人,也不會撞人,聽到喇叭聲或看到車輛臨近也不避讓,不知汽車常常會失控而導致行人事故。2)高速公路上未保持安全距離和疲勞駕駛是最直接的原因。據一份2004年的交通事故統計表統計,未保持車距造成968人死亡,占據高速公路死亡15.5%,遠遠高于一般事故中這一違法行為的4.3%的比例。疲勞駕駛占高速路死亡總人數的14%遠遠高于一般事故中這一違法行為導致2.9%的死亡人數比例。3)駕駛客車(31.9%)和貨車(30.9%)的導致死亡人數多與其他,這一點在表格中也可以看出,客車和貨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頻率確實比小轎車來的多,而且造成的死傷人數非常巨大。雖然中并未能調查清楚駕駛人員的學歷,但我們依舊可以認為,學歷對交通事故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4)不僅駕車人員遇到問題,在大城市里,行人也一樣。現在很多城市都在為改善道路交通進行規劃,如加寬機動車道,但卻很少考慮步行者的需求,因此步行者的易達性很差,步行者設施缺乏,如在一些城市,人行道變窄了,交通安全島取消了,不設置穿越馬路的綠燈信號,機動車輛被允許停放在人行道上或道旁,這些都給步行者帶來麻煩和危險。5)由于對公共交通投資不足,致使峰值期人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大于供給,造成交通擁擠;由于對公共交通的需求波動大,高峰期過于擁擠,而非高峰期使用又不充分,收入銳減。高峰時間和非高峰時間公共交通是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近年來,許多國家出現嚴重的財政赤字,因而無能力對公共交通進行大規模投資,致使公共交通設施陳舊,公共交通工具數量減少,服務質量降低,導致事故的發生。
依我而言,人為因素才是規避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舉措,它具有可控性,全部依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但這也是最困難的一環,畢竟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開車素養不一樣,他們的感知、判斷和操縱三者中任何一項行為出現失誤,均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所以加強這一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筆者將主要從“人”這一方面討論規避交通事故的措施。
解決措施。
人為因素會帶來交通事故,要想完全消除這個因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能做到盡量的去規避它,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即主動和被動,也就是要將人本身的素養和行為與國家與政府的措施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首先,人的安全意識需要提高。行人與駕駛員一樣,都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堅決遵守交通規則。對于駕駛員,遵守道路交通法規,杜絕酒駕,不超車,不超載,不疲勞駕駛是對自己最好的保障,簡短的幾句卻最簡單也最困難,直到事故發生才讓人唏噓不已;對于行人而言,遵守交規也不可或缺。現在人過馬路橫沖直撞無非抱著利益遠大于風險的心態,認為車輛不敢撞過來,而后釀成悲劇,“幸運”的說不定還能得到不菲的賠償,不幸的就只好說句世界再見。
其次,要加大政府對于違反交通規則的懲罰力度。我們的交通安全小組也列舉了各國的奇葩違反交規的措施,大聲宣讀道歉信什么的只能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在中國這樣的法制國家,依靠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規定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切實有效的減少違規事件的發生。交通法規是為了保障道路通暢,行車安全,駕駛員而制定的交通行為規范,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新的交通規則也對酒駕、超載、闖紅燈等行為作出了新的嚴厲懲罰。關鍵在于遵守,通過被罰款而吃一塹長一智的的土辦法始終是治標不治本,但在減少事故的發生率上作用依舊不可忽視。
最后但最為重要的是,我認為要增大考駕照的嚴格程度。這應該是駕校與政策相輔相成的產物。相信大家對“校專注培養馬路殺手三十年”這句話并不陌生,解決酒后駕駛,事后嚴打固然重要,但嚴格駕校培訓,從源頭強化司機的法律意識才是根本之道。目前駕校行業混亂、法規課程培訓不規范、發證輕率隨意等。筆者目前正在北京某駕校學車,自己也深有體會,雖然該駕校建立了投訴機制,與教練的直接利益掛鉤,但在筆者學車的這幾個星期里,教練的認真度與教學技巧真的有待提高。所以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提高駕考技術難度和加強遵守交規意識顯得最為重要。
遵守交通安全可以保護國家集體的財產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提高道路交通能力。也是經濟建設的有利支持。對于個人,適當的縮小自己的權利,為的是保障自己的以及更多人的生命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和經濟損失,于公于私都是很重要的,需要每個人重視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