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勞工組織(ILO)近日聯合發出號召,要求各國政府立即“采取合理的和實惠的措施”,來改進世界約25億勞工的工作條件,否則各國將面臨嚴重的后果,并付出高昂的代價。這個警告性的號召是兩個組織在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職業衛生大會上發出的。
據WHO和ILO估計,21世紀前50年,全球職業疾病和職業外傷的負擔將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對職業疾病和職業外傷報告工作的改進。
WHO職業衛生處主任理查德·赫爾瑪博士說:“展望職業衛生的前景,貿易的全球化傾向必然造成職業危險的增加。例如,為了減少勞保花費,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發展必然伴隨著職業傷害的增加。”他還說:“全球勞動力大軍的75%在發展中國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缺乏相關的技術和社會保障機構以保護勞動人口和非勞動人口免受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精神的以及人類工程學性質的傷害。”
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勞動者,其工作環境中隱伏著致病因素和不安全因素。據ILO勞動衛生項目主任居卡·塔卡拉博士說,全世界每年發生的與工作有關的外傷和疾病患者約有110萬,粗略估計與每年死于瘧疾的人數相當。他說:“這個數字包括約30萬因天災造成的傷害。每年意外事故受害者達2.5億人。這類傷害造成勞動力的部分喪失或全部喪失以及個人收入的減少。”
目前,全世界每年估計有1.6億與工作有關的疾病新患者發生,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癌癥、聽力喪失、肌肉和骨關節疾病以及生殖障礙、精神疾病和神經疾病等。今天,工業化國家50%以上的工作人員抱怨工作太緊張。工作緊張和超負荷工作造成睡眠障礙和精神抑郁。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表明,有幾種慢性疾病與長時間的緊張工作有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病,以及肌肉、骨關節病和各種心理障礙。美國接近50%的衛生保健經費花在了自述工作高度緊張的工作人員身上。職業疾病和職業外傷的花費是巨大的。1997年,由于職業疾病和職業外傷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DNP)的4%;1992年,美國職業外傷和職業疾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達171億美元;1994年,英國意外事故損傷和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的全部花費估計在60~120億英鎊。
WHO和ILO承認,對全球因職業疾病和職業損傷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是困難的,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漏診和報告系統的局限,提供的情報可靠性較差。例如,據WHO估計,拉丁美州報告的職業病例數只占實際發生數的1~4%。在許多國家有兩個常見的問題:一是不愿承認職業會造成損傷或健康損害;二是發生職業損傷和與職業有關的疾病時不報告。勞動者爭取勞動保護和對職業傷害及職業病的賠償,而資本家(雇主)否認或淡化對此應負的責任,整個職業衛生的發展史就是這兩者之間的斗爭史。這一斗爭影響了職業疾病和職業損傷的報告。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對職業疾病和職業外傷造成的經濟負擔往往估計不足。
WHO和ILO認為,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進入21世紀,國際的努力將挑戰職業疾病和職業傷害報告中存在的問題。職業疾病和職業損傷的報告將趨于更加準確和可靠,完善的報告系統也將逐步建立起來。
如果追求更高的生產力和更有效的資本投入,就必須更多地考慮工作的安全和衛生。WHO和ILO認為,工作人員和資本家(雇主)之間的利益關系需要而且必須改善,這也是當前世界職業衛生的趨勢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