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傷亡事故”的相關報道往往能很快抓住人們的眼球,安全生產事故耳熟能詳的比比皆是:遼寧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油渣罐爆炸、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火災、北京喜隆多超市火災等等。但有一種安全卻很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健康安全”。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為人們敲響了“健康安全”的警鐘,千百萬一線工人的職業健康問題開始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筆者認為,職業健康主要是研究勞動條件對從業者健康的影響,目的是創造適合人體生理要求的作業條件,研究如何使工作適合于人,又使每個人適合自己的工作,使作業者在身體、精神、心理和社會福利諸方面處于最佳狀態。目前,我國職業健康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職業危害形勢依然嚴峻。
首先,我國職業危害范圍廣。據統計,2010年末全國擁有的就業人員約為7.9億,暴露于各種職業危害因素者超過2億,廣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屬、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其次,我國職業病患者總量大。據統計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749970例,其中累計報告塵肺病676541例,職業中毒47079例。第三,我國職業病發病率高。全國每年“顯性”職業病報告病例達1.5萬人左右,隨著我國對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不斷強化,職業病報告病例今后幾年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職業危害具有群發性,致死、致殘率高,難以治愈等特點,造成了家庭傷害和單位、地區不穩定,甚至依法社會矛盾,已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從以上統計數據和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做好職業健康工作,開創職業危害防治的新思路,從根本上保障廣大職工的“健康安全”已成為現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準確把握職業健康法律規范。目前職業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規已基本完善,簡單概括就是“一法五條令”。
“一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五條令”指國家安監總局制定的《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等五個國務院部門規章。對以上法律法規準確解讀,做到把握條文釋義、明確立法背景、嚴格遵照執行。此外,一些國家標準和技術規范也應嚴格執行,例如《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石棉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范》等。
其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職業健康管理水平。 企業是職業健康的責任主體,要對產生的職業危害承擔責任。企業應嚴格按照《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基礎建設主要內容及檢查方法》的要求開展職業健康工作,設置或制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完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檔案,落實職業衛生責任制;嚴格遵守“職業衛生三同時”的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按照規定對單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建立完善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等。
最后,強化職業健康監督檢查。各級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格執法,將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對于拒不開展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或拒不改正基礎建設活動中發現問題的用人單位,要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實施相應的處罰。此外,打造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職業衛生監管隊伍,為職業衛生監管執法提供堅強后盾也是當務之急。
做好職業衛生工作,需要企業、監管者、勞動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筆者在此希望,勞動者享有“生命安全”這個基本保障的同時,能夠擁有良好的作業環境和作業條件,實現更高層次的“健康安全”。
